“摇篮,是人生的起点,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从呱呱坠地到顶天立地,从懵懂无知到成就理想。人生历程中,“摇篮”是承载希望和积蓄动能的起点。
“梦想和希望。”这是一份氤氲在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校园里的浓浓意象。这里,青春的身影为梦拼搏。这里,“园丁”们辛勤耕耘,助梦成真。这座占地227亩的校园正如承载学子们梦想与希望的摇篮。梦,从这里启航,学子们在技能成就梦想的天空里翱翔。
“学生全面发展,技能大赛佳绩连连,就业率突破98%……。”成绩,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最好体现,西昌现代职校校方以育人者的职责和担当,为学子们凿通了一条成人成才的通道,无数技能精英从这里走出,无数青春梦想在这里实现。如今,校方一项项提升举措的落地落实,把这条通道变得更宽更畅。
宁静优美,是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给人的第一印象,漫步校园,总能被不期而遇的美所打动。绿树草坪鸟语花香,校舍排布井井有条,这是兼容并蓄,相得益彰的纯粹之美;文化课堂书声琅琅,实训楼里练技正忙,这是奋进拼搏,提振精神的前行之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谦逊有礼尊敬师长,这是德育先行,立德树人的文明之美……
这是成立仅8年的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散发出的魅力,她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优异的教学成果,强劲的崛起势头证明了“年轻”高校所具备的实力,她所迸发的,正是充满希望,迅速成长的活力。
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由西昌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联合创办,学校于2011年8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位于西昌市教育园区,占地227亩,投资1.8亿元。目前,全校拥有在籍学生3600余人,教职工300余人,开设有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10个热门专业,与省内外3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教学与就业配套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转型升级为“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搭建了该校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学校在办学条件、优秀教师的引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实施和培养模式的改革等方面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018年,该校迎来各项常规工作年检,以95.5分的成绩跻身“优秀”行列,就现代职校而言,“优秀”二字可谓实至名归。
在当年举行的凉山州第六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和首届“凉山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上,现代职校摘金夺银,佳绩连连。在同年举行的各项省级技能大赛上,学校师生奋力拼搏,沉着应赛,将一项项大奖收入囊中,创下了历年最佳成绩。
成绩不止于此,更体现在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上。“资源共享,深度合作,拓宽渠道,为学生择业创造有利条件,搭建一流平台”是西昌现代职校的就业安置原则。目前,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引进并依法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的企业达100余家。每年西昌现代职校学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且有200余名同学在企业中因技能超群、表现突出,走上了管理岗位。
这里,有配置齐全、功能完备的各类实训设施设备,能满足10个专业、数千名学子的不同实训需求;这里,现代化远程职业教育设备和校园网络平台一应俱全。
这里,校园优美、学风浓厚,学生宿舍温馨舒适,餐饮食品营养卫生,生病就医全天保障,图书阅览配置完善,校园安全常抓不懈,实为求知学技的绝好学苑。
这里,有一支与办学规模相匹配、结构合理的优秀专业教师队伍,拥有专任教师220人,其中,具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8%,双师型教师占86%。
这里,中专班、对口高考班、成人大专班等多元办学模式为学子们成人成才提供了一流的发展通道。由国家人社部审批并成立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涵盖保育员、焊工、汽车维修、电工、车工、茶艺师等14个工种的技能考核与等级证书的颁发,为学子们毕业后因“双证融通,能力递进”而顺利就业开启了方便之门。
历经数年的迅猛发展,如今的西昌现代职校,已成为攀西地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践行使命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所言,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是职业教育者的职责和使命。
对于这一使命,西昌现代职校始终牢固践行。学校秉持“立德树人、系统培养、多元成才、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着力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
教学期间,学校始终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设置,设置有就业班(两年后顶岗实习就业),对口高考班等,为中职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了“立交桥”。
此外,为稳定和进一步提升就业率,学校还积极推进校企联合、产教融合。教学中,学校把课堂搬到了车间,把车间搬到了课堂,让企业师傅走进课堂进行专业授课。通过这一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刚进企业便成为了能熟练实操的“师傅”。
学校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和选择,分专业组织双选会、家长会,切实做好实习期间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不断完善学生就业工作体系,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学生就业模式。同时,学校还积极试点境外就业,开辟就业新路径,输送学生到新加坡、日本等地就业。为开辟学生出国就业通道,学校组建了国际就业培训班,按国外企业用工标准,在国内培训段练,助力学生出国就业。
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学校下大力气补齐学生文化基础短板,坚持立德树人育人宗旨,将基础理论教育和德育培养放在教学首位。学校还高度重视和支持“第二课堂”、专题讲座、社团等的运行和创建。如今,演讲比赛、技能大赛、运动会、迎新晚会、歌手大赛等校园大型活动及动漫社、文学社、记者站、棋牌社、尚舞社、球类俱乐部、跆拳道兴趣组等近30个社团活动在校园常年开展,让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我表现意识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学生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技能特长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上,学校坚持‘1+X’理念,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更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西昌现代职校相关领导对学校教学创新理念进行了介绍。
据介绍,“1+X”是该校落实“学生全面发展”宗旨的又一创新举措。“1”即毕业证,“X”则为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学校为学生顺利就业添加的又一“砝码”。
为实现“1+X”教学目标,学校不断为学生创造考证条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靠证能力,以多学时、多环节、严考核的教学要求,助力更多学子顺利拿证。目前,西昌现代职校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证书获取率已达8至9成。
学生文理兼修全面成长,在校获取证书就业有门。这样的成绩,正是西昌现代职校校方践行使命与担当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夯实举措 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团队的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关键,对此,西昌现代职校有高度的认识。校方下足了功夫,以近乎苛刻的教学管理要求和畅通的培训提升途径,锤炼打造师资队伍,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学校顺应教学新趋势,积极尝试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率为重点,以加强师生动手能力为出发点,加强教学过程常规管理。校方陆续制定文件,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对于普通人而言,周五下午正是完成一周工作,拥抱假日时光的惬意时刻,而西昌现代职校校园里,各专业的教学研究活动才刚刚开始。
学校每周召开行政会,教职工大会和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学督导专项工作,成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教职工考勤制度,制定教师外出培训管理办法,实行院级领导联系系部工作制,值日行政人员推门听课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改进干部、教职工工作作风。
学校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出台多项文件,以制度为保证,每周开展教研活动,主动学习省内优秀中、高职院校先进的办学经验,邀请优秀专家来校作讲座,积极参加全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教学创新,推进教法改革,推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学校积极关注年轻教师的发展成长,组织新进教师培训会,出资支持教师参加省上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参加各项国培、省培等。大力鼓励教师提升学历水平,出台相关政策,对在校工作期间取得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学校报销其总学费的80%。通过一系列措施,教师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抢抓机遇 拥抱发展春天
回看西昌现代职校的办学历程,前行的每一步无不践行着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校方靶向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举措的落地落实,让这所“年轻”学校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我们将主动谋划、积极适应教育发展新常态,不断开拓进取,全面提升学校管理质量,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干部、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教学及服务质量,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让学生成为企业抢手的人才,奋力开创“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局面,推动学校快速高效发展。”在西昌现代职校迅速崛起的大好局势下,校长付祥对学校发展做出了新的规划。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正式发布,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的迅速崛起,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所“年轻”的学校必将以昂扬的姿态抓住机遇,拥抱发展的春天。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学艺先立德”的教育理念,成为后世育人者的遵循。与孔子大约同时代的鲁班,是中国百业能工巧匠们精神价值的代表,他所承载的工匠精神,得到千古传扬。
今天,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和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校园内,伫立着这两位先哲的铜像,二者“立德树人,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川应职院和西昌现代职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和遵循,学校德艺并重的育人宗旨,正是对两位先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数年来,一批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从这里走出,在就业岗位上,他们以扎实的技能技艺和高尚的职业操守被冠以“德才兼备”的美名。
营造“立德守正”校园氛围
这是一所“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学校,中职(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与高职(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同一所校园内追寻技能成就未来的梦想。
201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转型升级为“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搭建了该校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学校在办学条件、优秀教师的引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实施和培养模式的改革等方面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了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这是学校抓住发展机遇,靶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砥砺一步!这期间,“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得到了深入贯彻。
绿树芳草,宿舍操场,名篇佳句,普法警言。这是一所校园环境优美,德育氛围浓厚的学校,校园内点缀最多的,是引导学生立德修身、学法懂法的名言警句和宣传标语。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教育家蔡元培的名言被镌刻在校园文化长廊的石牌上;“人生道路千万条,学法用法第一条。”红底白字的普法标语悬挂在了校园入口显眼位置。漫步校园,不经意的一瞥,总会被富含哲理和警示意味的文字吸引,一番品读,满满的“正能量”便入脑入心。
这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力量,学子们对警句的一次次品读,无疑是对自身德行操守的一次次洗礼。校园营造出的浓郁“德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引向了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正途。
创新“立德树人”育人方式
然而,学校的德育举措绝不仅仅浮于表面,两校对于德育理念的贯彻早已渗透至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周日,刚刚返校的学生回到寝室,放下一周的换洗衣物和生活用品后便匆匆赶到各班教室,参加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讲堂上,班主任从相关课题的概念、注意事项、预防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入手,对安全知识进行深入讲解。
“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是什么?怎样应对校园欺凌?我国刑法如何界定犯罪年龄?”打开学校分享的二维码链接,优雅的配乐,形象的配图,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这是学校精简提炼后以二维码形式分享给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内容。
“安全宣传教育是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每周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内容精心编排后,以二维码形式分享给学生和家长。”据学生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以线上线下两手抓的方式提升安全知识普及力度。在老师亲自授课后,学校再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翼校通平台,将知识进行系统和深入的传播,实现了安全教育宣传的全覆盖。
“根据《刑法》第293条规定,被告人张某、马某、张祥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张某、马某、张祥某有期徒刑三年。”6月14日上午,“庭审进校园”活动在川应职院公开开庭审理寻衅滋事故意伤人和吸毒贩毒两起案件。学校师生220余人到现场旁听。活动以直观的庭审、鲜活的案例,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法院庭审工作实况,见证了法律的威严。
这是一次树立宪法威严,敲响守法警钟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法治观念,增强了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能力。这也是学校将教学和司法实践相结合,创新德育方式的再次实践。
“让德育不浮于条条框框的形式主义,而是让其入脑入心。”立足这一目标,学校下足了“绣花”功夫。围绕德育工作,学校日常教学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力求实效的主题活动。
每年“读书日”,学校都会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在全院师生中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氛围,让学生们在读书中学习、成长、成才。在“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等时间节点,学校大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进一步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此之,学校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定期开展“法制进校园”、“禁毒知识进校园”、“防通信诈骗知识进校园”“征兵宣传进校园”等活动,并组织开展“文明和谐校园”主题班会。以讲座、知识竞赛、校园板报等形式,不断强化校园法治、禁毒教育宣传和爱国主义宣传力度,增强师生防诈骗意识和文明意识。同时,学校利用校讯通平台、微信平台,积极要求家长参与到各类活动中,通过小手拉大手,让知识传播开。
让党建成为“德育”支撑
党建工作,是学校牢牢抓在手里的一项重点工作,2018年,学院党校组织开展第三期、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培训结业140人。学校发展党员19名,其中学生党员占16名。
大力培育学生党员,正是学校立足“德育”目标,不断强化党组织抓德育功能的一道缩影。学校以党建促德育,完善德育机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找到了有效路径。
学校创新开展“班团一体化”建设,围绕全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推进班级团支部、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规范强化人员设置,理顺团支部与班委会关系。突出班级团支部为核心的班集体建设,充分发挥了团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思想引领作用及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完善班团工作决策机制。
在学校“班团一体化”机制的有力实施下,团支部对基层党务工作抓得更细,对德育工作的推动作用更强。
——加强政治引领。各团支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对班级团支部的管理、引导、联系和服务,努力实现共青团组织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推进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团建工作格局。
——强化价值观教育。班级团支部按照规定,规范做好基础团务工作;积极开展团员教育管理,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积极协助党组织开展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和推优入党等工作。
——健全党组织生活。班级团支部按照共青团基层组织“三会两制一课”实施细则,规范开展组织生活。定期召开团支部团员大会和支部委员会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召开团小组会议;实施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年度团籍注册制度;定期组织团员上好团课,创新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提高团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让“阳光心态”陪伴学生成长
“我们将不断地在锻炼中改善自我,提高自我,相信社团联合会将发展得越来越好。”在6月3日学校召开社团联合会是,校团委老师王金海对的勉励提振了学生的精气神。
学生社团等“第二课堂”活动,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又一张名片,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演讲比赛、技能大赛、运动会、迎新晚会、歌手大赛等校园大型活动及动漫社、文学社、记者站、棋牌社、尚舞社、球类俱乐部、跆拳道兴趣组等近30个社团活动在校园常年开展,让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我表现意识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学生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技能特长的全面发展。
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为此,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体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运用心理科学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在校学生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各方面的矛盾和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培训学生心理调适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及时调节负面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积极的交往态度,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从校园氛围的营造,到德育知识的普及,从党建工作的支撑,到健康人格的塑造,各项有力的“德育”工作举措表明了川应职院和西昌现代职校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决心和担当。正是这份决心,让学校克服困难,打开了两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正是这份担当,让学生成功成才,实现了技能成就未来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