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明教育集团课程研发专家何立泵老师莅临德阳市沱江路小学,对全校数学老师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田园式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建模、精彩概念的诞生等,时间虽短,但老师们收获满满。
何老师指出,数学建模的规律就是“模型”。通俗地讲,不变的东西或是暂时性永恒的东西就是模型,我们每天生活的节奏是一种模型,我们上的每一节课,也是模型。当人们发现规律后,建构规模,之后就可以让事物发展的规律为我所用。数学教学“双重建模”包含两个步骤:1.理解建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摆小棒、圆片、手势比划等)和图示(小棒图、方格图、数位图等)来理解数学模型,理解建模就是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的问题。2.操作建模:简言之,就是学生在理解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掌握操作方法,这个操作方法是学生自己通过尝试→交流→辨析→概括等流程总结出来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用追问方式来“逼”学生思考,从而打破学生原有认知,使其认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小学数学概念构成了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思维及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数学概念的呈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定义式和描述式是最主要的两种方式。在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学习都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常常要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再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数学概念的引入。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2、数学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3、数学概念的巩固与应用。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到,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同化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使用环境需要的过程。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知识,不断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除此之外,何老师就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读书、备课、上课、作业设计等,跟数学组的所有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四天的学习,何老师带领大家把数学教研上升到了哲学的思考、脑科学的探究中,让所有数学老师对数学、对人生都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