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9日开始,“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广汉市“小镜子心语”网络电台,在每周六晚播出《父母云课堂,点亮千万家》家庭教育专题节目。市委组织部、市关工委、团市委、市教育局等嘉宾相继走进录播间与5万余名家长朋友同上“父母云课堂”。这是广汉市探索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的一项新举措。
一、以办好家长学校为“突破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应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全国首批“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基地”“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广汉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家长为核心,以提升家庭幸福指数为抓手,以家长学校为阵地,以家长班级课为载体,构建起一套促进家长自觉提升家教水平的成人教育模式,以良好的家风,正校风、带民风、促社风,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庭教育的成败事关孩子的个人发展,更关乎千万个家庭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一环。为此,广汉以全市53所公办学校党组织为中坚力量开办家长学校,学校党组织通过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拓展辐射教育影响力的广阔空间,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家长群体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以聚焦“四个一”为着力点
建好一块阵地。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坚持普及普惠、规范优质为发展目标,健全家长学校机构、制度、阵地和人员,学校、年级和班级分别设置家长委员会,实行教师班主任和班级家委会主任兼任班主任的双班主任制,实现了全市53所公办学校全覆盖、家长培训全免费。2019年,成立了家长学校总校校务委员会和家庭教育研究室,加强统筹指导,进一步推动家长学校办学规范、质量优良。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16所、广汉市规范化家长学校21所。广汉三幼、实验小学获评“四川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创新一个载体。创新设置家长班级课,即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教学组织者,以家长为主体,以课程为载体,以提高育人水平为中心,采用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成人教育模式。如,广汉三幼开创“妈妈社团”、广汉四幼开创“猫爸课堂”、广汉一小开创“三步五环课”、南丰一小开创“坝坝课堂”等10余类家长班级课课型。近年来,开展家长班级课146次,参与家长近6万人次、学生16万余人次、教师700余人次。《呼唤家教自觉的家长班级课活动实践研究》课题先后获四川省十大教育创新成果奖、省阶段成果二等奖、德阳市政府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走出一条路径。以各级党组织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唤醒家教自觉为目标,以家长班级课为表现形式,区域推动家长学校工作。通过行政推动、典型示范、区域推进、科研引领、社会联动、机制保障六大措施,确保了家长学校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先后出台《家长班级课十条指导意见》《广汉市级规范化家长学校评估验收细则》《广汉市“好家长”演讲评分细则》等26项具体举措。2018年,家长学校工作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2019年《家校共育中家长学校服务探究》列为四川省重点课题。
构建一套模式。经过实践摸索,广汉市构建起一套促进家长自觉、提升家教水平的成人教育模式,即以家长班级课为主要形式,专题讲座、亲子活动、家长论坛等为辅助形式的“一课为主,多样为辅”的办学模式。围绕孩子成长这一中心,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组织者和主持人作用,为家长提供集学习、交流、展示于一体的线上线下平台,通过家长学员学分制、比赛制、评优制等激励手段,采用集中式学习与分布式学习深度融合的方式,提高家长学习的自觉性。近年来,全市评选万余名县校优秀家长,举办“我是好家长”等多项比赛,有效提高了家长学习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三、以多维成效为“新起点”
家教成效明显提升。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明显增多,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为融洽,家长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近年来,全市家长的育儿文章在省市县校四级刊物刊登达两万多篇,近万名家长被评为县校优秀家长。广汉市家长学校《家校同心圆》《和乐?寸草心》《启智园》《守望成长》《亲子桥》《家校连心》《为了孩子》等自编刊物成为广大家长交流借鉴教子育人的“抢手货”。
学生素质显著提高。随着家长素质的提高,家庭教育的强化,学生在人格的塑造、性格的养成、思维的方法、学习的习惯、成绩的提升等方面均有明显进步。广汉职中学生王长智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并在2019年高职单招考试中,被四川交通职业学院录取;广汉市七一学校学生付宇豪获评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并成为参评2020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建议人选。
教育格局日趋完善。以家长学校为载体,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最终形成了以各级党组织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家庭积极参与、社会联合行动的良好局面,使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协同育人格局日趋完善,“家长不越位,各方重补位”的行动成为新常态,发挥了家长学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综合效能,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一股重要的柔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