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杜绝“小学化”倾向,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保教工作原则。德阳市罗江区第一幼儿园本部有效立足实际,拓路子、创举措开展丰富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
一、建立机制,促进园所课程游戏化实践的常态化展开。
园所先后创新推出“畅玩民游10分钟”“乐享户外50分”“开心创游60分”等特色活动机制。以此满足了幼儿每天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需要及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需要。
1.“畅玩民游10分钟”,即每天早操10分钟时间带幼儿拾趣斗牛牛、攻城、两人三足等民间体育游戏的快乐,品味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魅力。健康幼儿体魄,坚强幼儿意志,增强幼儿传统文化自信。
2. “乐享户外50分”,即每天上午集教活动后50分钟时间带幼儿到户外,与大自然约会,与游戏约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基于此,该园各年级各班教师充分利用户外广阔的空间,带幼儿走进大自然,共同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开展最为返璞归真的自然游戏。让幼儿与阳光、空气为伴,以树木、沙石等丰富的自然乡土材料等为媒介,引导幼儿自主游戏、学习,积累经验,获得发展。
3.“开心创游60分”。即每天下午游戏时段带幼儿玩各种创意游戏活动。本期开学来,园区更在中大各年级创新开启“年级户外联合游戏活动”。游戏中各年级百余名幼儿抱团游戏,共同拾趣户外自主游戏的快乐!
二、创新环境,让园区成为孩子们向往的游戏院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此园区打造了多元化游戏环境,满足了幼儿自由自主游戏的多种需要,实现了幼儿“体验中学习、游戏中成长”的这一核心价值取向。努力将幼儿园打造成为孩子们“来了就不想走”的游戏大院坝。
首先,建立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等,依托环境传递快乐体育文化精髓,让幼儿充分感受快乐体育的无限魅力。
其次,打造户外800于平米的幼儿户外游戏区域环境。其中包括了野战区、砂石区、美工区、戏水区、娃娃家游戏区、投掷区、钻爬区、跳跃区及民间器械游戏区等十余个大型户外活动区域,以供幼儿自由选择、自主玩耍。此外,还效融入了“三国历史”、“调元诗词”等颇具罗江历史文化特色的各种元素,这些元素的融入一方面丰富了各区域的内涵,另一方面还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下了解认识了家乡历史,并与之产生共鸣,感受其“美”,领略其“魅”。
与此同时,园所还建立了颇具特色的体育器械库。其中包括了“布同凡响”、“竹够疯狂”、“毽上生花”、“箱得益章”“绳舞飞扬”等十余个主题系列创意民间体育游戏器械,及高跷、长条凳、空竹、陀螺等多达15种,2000余件的单品民间体育游戏器械材料。与此同时,更立足3—6岁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购买或自制各种体育器械玩教具,其种类多达30余种,4000余件。满足了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多种动作发展需要。
三、强化师资,让各教师在课程游戏化实践中大放异彩。
园区各年级教研组、课题组及新教师学习小组等分别围绕课程游戏化这一主题展开丰富的行动研究。本期来,园省级课题组紧紧围绕“建构游戏”展开系列游戏现场案例诊断研讨;园教科室则有效依托新教师汇报课组织开展丰富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专题研讨;园大班年级教研组则组织开展了别具特色的“小兵训练营”幼儿户外自主系列游戏实践研究等活动。一系列课程游戏化的行动研究,让园区教师充分感受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园区各教师课程游戏化研究与实践能力提升明显。6月区级中老年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中,该园12名资深老教师先后进行了不同题材内容、不同类别形式的创游活动现场展示,备受各观摩专家、教师好评。
罗江区第一幼儿园常态丰富的课程游戏化实践,有效拉近了幼儿、教师、家长与游戏间的距离,还幼儿于游戏,还幼教于本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