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教育常态化。坚持利用校园网、微博、微信、报刊栏、黑板报、安全法制课、校会班会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防震科普教育活动,如举办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举行地震主题征文比赛、开展课外地震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参观绵竹汉旺地震遗址、什邡穿心店地震遗址、观看各种地震科普影片等。特别是在5.12防灾减灾日、安全教育日、全国科普日等特殊时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印发校园防震减灾宣传材料,悬挂宣传标语,开展专题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师生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截至目前,2018年已组织各类防灾培训387场次,培训应急救护师资队伍360余人、心理辅导老师1600余人、“五防”师资630余人,开展种类防灾减灾法专题教育活动3263场次。
应急演练常态化。各学校均制定有切实可行的防震应急疏散方案,坚持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的疏散演练,特别是在5.12防灾减灾日前、新生入学后,各学校均认真组织一次全校师生参与的应急疏散演练。每次演练后,各学校均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隐患,及时整改、优化校园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方案,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截至目前,2018年各学校已开展演练3278次。
隐患排查常态化。坚持在每学期开学前、每年汛期等特殊时段组织各学校围绕校园安全防范、校园安全管理、校舍安全等方面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及时查找学校灾害风险隐患和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不留死角,不留空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截至目前,2018年已开展排查4651批次。
部门联动常态化。防震减灾、教育、卫生、科协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活动,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目前,德阳市已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所、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1所、德阳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3所、德阳市安全体验教室18个、地震监测点(学校)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