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阳市教育局召开全市中小学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会,对中小学现代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全面部署,公布德阳市中小学现代课堂教学改革3个示范区(校际共同体)、28所示范学校。此举旨在打造一批理念新、管理好、质量高、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加快德阳市教育现代化进程,推动德阳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市教育局副局长吴艳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教科院院长唐永富对德阳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
会议强调,这次会议是德阳市在素质教育改革实验区大会后,时隔10余年又一次召开的事关教育改革的重要会议。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推进中小学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各地、各学校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现代课堂教学改革,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二是摒弃浮华,回归本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定推动课堂改革的决心,树立绿色升学理念。三是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建立有利于改革推动的保障条件、教师培养培训项目、教学监测反馈机制、学校督导评价制度、教师评优评先办法。各教研部门要抓好引领推动,各学校要抓好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实。
会议指出,课改试点工作将于今年10 月正式启动,并持续至2021 年10 月,在此期间,将开展示范区、示范校课改专项调研,制定课改实施方案,开展课改专项指导和教师教研能力提升培训,并开展课改优质课展示、课改现场会等活动,加强课改联盟共同体建设等。自2021 年11 月起,课改将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推开。
“这次课改是以学生为核心,学校、老师要致力于清晰回答让学生学什么、学会什么、怎么学、怎么评,要形成思考教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研究、建立教学改革‘实践模型’。”启动会上,唐永富介绍,德阳市中小学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将重点围绕六个方面开展,即教学目标设置,落实全面育人宗旨、体现系统育人功能、立足实际恰当定位;教学内容确定,融入学科基本思想方法、加强学科内外内容整合、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教学环节实施,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有效指导学生预习、有序实施教学活动、精准运用课堂测评、有效设计课后作业、及时开展教学反思;教学方式选择,依据学情精准施教、依据问题多样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推进“教育+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落地,促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提升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水平;课堂评价运用,科学制定评价方案、多元确立评价主体、全面确定评价内容、正向选择评价方式。
此次课改的目标是,争取到2023年实现100%学校有课改行动,50%学校的课堂教学有“基本式”及各种“变式”,30%学校在课堂教学环节深度变革。同时,也希望通过课改进一步解决目前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理念落后、内容单调、方法单一和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实现课堂教学从“育分”走向“育人”,初步形成德阳市中小学现代课堂教学模式。
旌阳区教育局、广汉中学实验学校(校际共同体)、绵竹市紫岩小学校(校际共同体)被确定为改革示范区;德阳五中、德阳三中等9 所市直属学校,德阳中学等4 所旌阳区学校,罗江中学等1 所罗江区学校,沱江路小学等2 所经开区学校,广汉市实验小学等2 所广汉市学校,绵竹市遵道学校等2 所绵竹市学校,什邡市实验小学等3 所什邡市学校,中江县御河中学校等5 所中江县学校,共28 所学校被作为试点的改革示范校。
会上,旌阳区教育局、绵竹市紫岩小学、德阳五中分别就“改革的必要性、主要内容、策略、步骤”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校长助理刘永兵应邀作《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实践》专题报告,为推进中小学现代课堂教学改革送上“及时雨”。
各县(市、区)教育局、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改革示范区、改革示范校负责人,市、县(市、区)教研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